原标题:
陈文俊(栾海军 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陈文俊: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今天我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11场,请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李乐成先生为大家介绍“以更大担当和作为谱写辽宁全面振兴新篇章”的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与李省长一起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还有:辽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健先生,省委常委、副省长张立林先生,副省长高涛先生。
下面,先请李乐成先生介绍情况。
2024-04-23 10:00:21
李乐成(徐想 摄)
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 李乐成: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辽宁省委、省人民政府和全省人民,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辽宁全面振兴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辽宁振兴发展高度重视,多次亲临辽宁考察,3次主持召开东北振兴座谈会,为东北和辽宁全面振兴擘画蓝图。我们牢记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坚决扛牢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和产业安全政治责任,抢抓“十四五”后三年重要窗口期,奋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2023年,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十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增速,经济总量站上3万亿台阶;今年一季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4%,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更强的韧性、活力和创造力。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省委提出打造新时代“六地”的目标定位,要经过不懈奋斗,努力把辽宁打造成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我们将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坚持把打造这“六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重振“共和国长子”雄风,让老工业基地再创辉煌。
一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奋勇争先。今年央视春晚沈阳分会场上,在我们辽宁生产的航空母舰、战斗机、工业机器人、芯片等产业和科技要素逐一亮相,向全国人民展现了辽宁的产业实力和科技魅力。我们依托科教资源优势,加快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聚焦先进装备制造、石化和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优质特色消费品工业这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也就是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把科技创新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二是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力求突破。我们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全面深化改革。随着辽宁营商环境持续好转,央企、民企、外企积极布局辽宁,去年辽宁央地合作重点项目总投资1.3万亿元,中国和沙特阿拉伯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的华锦阿美项目、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的徐大堡核电站项目等加快建设步伐。今天的辽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我们将以更多的真招实策、真情实感迎接八方来客,让各类经营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切实感受到“山海关外、其兴可待”。
三是在坚持绿色发展上厚植优势。我们将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修复保卫战、低碳转型持久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让辽宁一应俱全的生态场景更美更靓。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智能化改造紧锣密鼓,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今年将达到50%,在不久的将来,将有更多的辽宁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
四是在增进民生福祉上积极作为。去年辽宁老旧小区改造规模居全国首位,过去3年辽宁口袋公园建设数量连续居全国第一,我们家里家外都有“小确幸”;我们紧盯“一老一幼”,将逐步降低老百姓的教育、医疗、养老成本,让孩子健康成长、让老人健康长寿;我们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周末大家可以到辽宁各地细细品味辽宁之美;CBA季后赛已经开始,球迷们也可以到辽宁感受精彩赛事魅力。总之,我们将坚持把“民生小事”作为“头等大事”,谋划更多增进辽宁民生福祉的项目,为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夯基托底。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2024-04-23 10:09:34
陈文俊邀请记者提问 (栾海军 摄)
陈文俊:
谢谢李省长。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
2024-04-23 10:10:01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经济日报记者:
刚才李省长介绍,去年辽宁经济增速达到5.3%,这也是10年来首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您认为这个数据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辽宁能否继续保持这样向上向好的趋势?
2024-04-23 10:10:46
李乐成: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辽宁取得这样的成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热情参与、大力支持。增长的驱动力,得益于党中央新一轮东北全面振兴支持政策的落实落地。我们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精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一揽子支持政策,因时因势出台一系列稳经济、巩固增势政策举措,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辽宁振兴发展的实际成效。增长的驱动力,得益于辽宁独特的比较优势。辽宁一二三产基础雄厚,特别是工业体系完备性全国领先,国民经济行业的41个工业大类辽宁有40个、207个工业中类辽宁有197个、666个工业小类辽宁有519个;大国重器集成,首艘国产航母、航母舰载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在辽宁问世,机器人、智能装备、航空装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辽宁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设施完善,铁路网和公路网密度居于全国前列,拥有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等6个重要港口,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辽宁科教资源富集,有114所高等院校,大院大所集中,为辽宁科技创新带来了不竭的原动力。增长的驱动力,得益于全省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精神状态的不断提升。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先手棋、关键仗,从一件件企业和群众烦恼、忧心的“小事”做起,推进制度创新,兑付税费优惠超1400亿元,惠及企业1100万户次,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下降。现在的辽宁政通人和、上下同欲、人心思进,全省人流、物流、资金流活跃度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迸发出来,实现全面振兴就有了更持久、更厚实的信心和力量,辽宁必将继续保持向上向好的趋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谢谢。
2024-04-23 10:11:05
央广网记者提问(刘健 摄)
央广网记者:
我们知道辽宁作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请问辽宁未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安排?谢谢。
2024-04-23 10:17:37
李乐成: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刚刚我在开场白中也提到了,辽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奋勇争先,下面我可以把这方面再展开讲一讲。
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将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进重点实验室群与基础科学中心建设,打造辽宁实验室,推进大科学装置预研项目,打牢科技创新“底座”。开展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双走进”活动,扭紧科研产业“双螺旋”。我们还在重点领域开展攻关,解决了一批“卡脖子”难题,鞍钢研发的新型极寒环境海洋装备用钢,实现了3项产品全球首发,6项产品国内首发,为全球首座超深水钻井平台“蓝鲸1号”等重大海洋工程提供材料保障。我们将持续发力,力争取得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为保障国家产业安全贡献辽宁力量。
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将做优做强实体经济。谈到辽宁的工业,大家可能会首先想到第一艘国产航母、舰载机、风洞压缩机、盾构机等一大批大国重器。同时,我们在座的朋友们如使用国产手机,那么,你手机摄像头的马达有9成机率是辽宁生产的,这个产品,辽宁目前排名国内第一、全球第二。我们辽宁不仅造出了大批的“大国重器”,也培育了众多“隐形冠军”。我们坚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升级”和“前沿技术产业化落地”,瞄准数智、绿色等方向,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将全面深化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更高效率集聚创新要素,协同开展重大技术创新验证和重大创新示范应用,打通创新和应用的“任督二脉”,让更多的科研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比如,我们以“揭榜挂帅”的方式支持大型央企开展减排降碳科技攻关,降低吨钢综合能耗1.9%,减少人工成本43.6%,节约国外软件授权费用上千万元。同时,我们将持续加大国有经济调整和结构优化力度,让更多“种子队”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在经济主战场上山头、打硬仗、破梗阻。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2024-04-23 10:17:56
北京青年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北京青年报记者:
想问一个有关人才的问题。我们注意到2023年辽宁一举扭转了连续11年人口省净流出局面,人口净流入达到8.6万人,想问一下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方面辽宁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和举措?谢谢。
2024-04-23 10:20:18
李乐成: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请立林同志回答。
2024-04-23 10:20:30